前不久,新味君看到一则新闻↓ 女孩加入暴走团,上班节省半小时 临沂女孩王佳以前上班总遇堵车,5公里的路要堵一小时。后来经妈介绍,她加入暴走团,暴走团有自己的专用暴走车道,堵车时他们也一路畅通,超公交车、私家车跟玩一样,上班直接节省半小时。 王佳幸福地说,加入暴走团简直像坐上了高铁,希望更多上班族加入。 “暴走团”的讨论热度,起于7月8日的一场交通事故。 7月8日5时20分许,山东临沂一女出租车司机因操作不当,开车冲进暴走队伍,造成一死两伤,事后暴走团团长承认已占用车道十多天。 事故的冲撞现场很惨烈。出租车从队伍尾部直冲而来,一人被撞得高高飞起,另外几个人倒在了地上,现场一片混乱。 7月13日晚,同属该暴走协会的另外一支暴走队装备升级,80多人拿着荧光棒,身贴反光条,伴随着昂扬的音乐,在马路上“暴走”。一辆叉车插着队旗,缓缓跟在队尾“护卫”。 一辆叉车插着队旗缓缓跟在队尾。 临沂山鹰运动协会会长承认:“暴走团走在非机动车道上,人行道上都是车。”他曾想停止这个暴走活动,但是队员并不听他的。 会长最后表示,“情况已经不由我完全控制了。” 对于此事,除了少部分理性的声音,网友几乎一边倒得认为过错在于“暴走团”。 “自找”“活该”之声不绝于耳,很多人甚至认为机动车正常驾驶遇到这种事情完全是倒霉,应该零责任。 财经网热门评论一些媒体援引国外的做法支撑了这种观点。 香港商报称,英国在处理机动车与行人相撞事故中,也不会简单的偏袒哪一方,特别注重责任认定。这与我国的交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二款: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此番差别引起一众网民跪舔: 香港商报热门评论在其他博主的热门评论中,也有不少上升到了国家法制层次,批评我国只讲道德不讲规则。 全民话题热门评论网友们的“活该”理论似曾相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有过一段“撞了白撞”的规定,即“行人横穿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线,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如果机动车无违章,行人负全部责任。” 这一规定,曾博得很多叫好声。在机动车与行人的关系上,国人表现出空前惊人的“平等”欲望。很多人认为“撞了白撞”是整治行人守规则遵秩序的良方,乱世需用重典,不让缺乏规则意识的人吃吃苦头,没办法唤醒他们。 这与现在人们对“暴走团”的声讨,可谓如出一辙。 另外,虽然国外少数地方仍实行“谁有过错谁负责”的制度,但在交通侵权领域,往“无过错责任”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即使在上述“跪舔”的英国,也有强制保险制度,使遭受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的机动车乘客和机动车以外的第三人都能获得保险赔偿。 毕竟,法律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好恶,亦不会意气用事。 暴走 运动 暴走运动滥觞于美国,流行在欧洲,风靡了日韩……失控于中国。一路走来,外来词“暴走”实现了华丽转身,变成一种集健身、休閒、娱乐、自信心培养、意志锻炼等为一体的新潮运动方式,成功收割了孤独寂寞的中国大爷大妈们。与欧美暴走族相比,暴走运动结合出了国产特色。 依旧还是《小苹果》《最炫名族风》,熟悉的味道不一样的配方,孤独的大爷大妈们抛弃了俗套拘泥的广场舞,走向盘山路,走向机动车道,声势浩大得宣示着中老年人的地位。 他们组织俱乐部,多是几十人的队伍。在晨曦中,在雾霾里,暴走团们排着整齐队列在道路上疾走,他们统一着装统一口号,领头人扛着威风的大旗,腰挎播放器,声势浩大,引无数路人侧目、司机急停、居民折腰。 机动车道上暴走的大爷大妈如同“网红”般欣喜自豪地向镜头挥手 来源:青岛卫视 然而,祸就祸在这个“团”字上。 动辄几十人几百人的阵势,统一的服饰大声的音乐,浩浩荡荡排成长队,这还是中老年人锻炼健身的基础要求吗? 怕早已变味,变成了团队组织性的哗众。 出事的暴走团——山鹰协会会长采访时称,活动场地不够,社会对老人不宽容。抛开确实存在的土地开发安排的原因,这需求是否就合理了呢。试问这么大阵仗的一个“团”,谁能提供那么多大块整齐的土地? 团队规模小点成不成? 要跑步分散开到安全地方跑跑行不行? 正规集体马拉松那都要提前封路,何况你这是人数众多地走上马路。 很多人喜欢扎堆,个人在群体中总有一种自我隐匿感,认为可以无所顾忌。在统 一着装统一口号的“暴走团”里,每个个体成了“我们”,雄赳赳走上了大马路。 作为个体的“我”不敢走上机动车道,因为一个人靶子集中,感觉被汽车撞的可能 性大,说理也没法说; “我们”就不一样了,气势上先给别人一种压迫感,哪怕违反法规也是法不责众怪 不到我一个人头上,要撞死一堆你来啊,心理上觉得被撞的可能性小很多。 所以也不难理解视频中男子莫名理直气壮的那句:“这么多人你看不到啊!看不到啊!” 殊不知,汽车VS血肉之躯管你是“我”还是“我们”,事故来了就是%,所有侥幸放纵交叠酿成了悲剧。 什么群体成了“团”,便有了种“合群的自大”(鲁迅),生生抵消可知可控的风险,抵消行为方式的恶。 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 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受亏。 无论“暴走团”是亏了,还是口诛的“暴言团”胜了, 对于那位死者来说,她亏的是一条命,失去的已经不只是胜败了。 在中国大中小城市这么火爆的暴走团,在滕州是什么情况呢? 滕州暴走团也已经兴起两三年了。在荆河公园有一处比较大的暴走团,目前是晚上7:30开始,围绕荆河公园走6圈。除了固定的成员,还会吸引一大批在荆河公园锻炼的人。 新味君随机问了下身边经常到荆河公园锻炼的人,对暴走团的看法,大家对暴走团还是非常认可的。队伍里各个年龄的人都有,并且市民可以随机加入。 “荆河公园都是锻炼的人,我有时候也会随机加入。不过临沂那个事我觉得暴走团首先做的就不对,再锻炼也不能去机动车道上,太危险了。”——王大嘴不过在去年,滕州的另一个经常在河滨路暴走的锻炼队伍,也曾因为“音响过大”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在大家一边倒的谴责“临沂暴走团”的同时,新位君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城市建设的时候能够给市民留有足够的公共空间,如果非机动车道管理能够精细化,没有那么多的占道现象,又或者管理者能够早点发现暴走团的问题加以疏导,暴走团可能就不会走上机动车道,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综合整理自:新京报、观察者网、今日话题、纸上建筑、滕州日报、新浪微博 赞赏 长按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青少年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