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3/3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

最近这个话题在网络引发热议

网友纷纷表示拒绝:

我!不!同!意!

其实这个话题

算是“旧事重提”

去年就有网友发现

从小学习的一些字的读音

在如今的字典里

已经不知不觉地改了

↓↓↓

网友脸上也是大写的懵:

小时候学的规范读音成了“错误读音”;

一些苦苦背诵的多音字也没了,

被读错的字音,反而成为了对的。

比如

去年就有媒体对此进行过报道

文中提到第三次普通话审音后修订的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公开征求意见

↓↓↓

最近这事儿又被翻了出来

在这篇网上热传的文章

《播音员主持人请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里

举了很多例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橙,统读chéng,取消chén(橙子);

从,统读cóng,取消cōng(从容);

脊,统读jǐ,取消jí(脊梁);

迹,统读jì,取消jī(事迹);

绩,统读jì,取消jī(成绩);

框,统读kuàng,取消kuāng(门框);

拎,统读līn,取消līng(拎东西);

澎,统读péng,取消pēng(澎湃);

绕,统读rào,取消ráo(回绕);

往,统读wǎng,取消wàng(往前走);

寻,统读xún,取消xín(寻思);

荫,统读yìn,取消yīn;

咱,统读zán,取消zá(咱们);

作,在“作坊、洗衣作、豆腐作、小器作”中读zuō,其他场合都读zuò,即取消zuó(作料)和部分词语中的zuō(作弄、作揖、作死、自作自受)。

网友又一次炸了!

热门评论里

全是反对的声音

↓↓↓

特别是针对古诗词发音的改动

网友表示不能接受:

既不押韵也失去了意境

审音委回应:正在审核《修订稿》

教育部语用所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汉字与汉语拼音办公室(隶属于国家语委)的何副研究员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年,教育部就《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修订稿》中很多异读词的拼音打破了大众原本认知,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时隔三年尚未正式发布。

何副研究员说,审音委已经对当初做的审音表的修订工作做了提交,语委相关部门正在进行相关部门的审核,(审核结果)还没有出来,所以还没有正式对外发布。这个审音表征求意见稿里有些读音还在调整,“有一些老师可能认为年的《修订稿》是定稿,所以写文章指向《修订稿》,据此做出的引用和讨论都不是特别准确。”

记者求证:有些读音改了,有些没改

新闻晨报记者今天专门跑了趟书店,在年9月最新修订的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里,发现网上流传的确实有真有假,有些字的读音是在之前的版本就改了,有些到目前还没改。

有些字,旧音已经取消了

↓↓↓

有些字,则是发音发生了变化

↓↓↓

有些字,多音字还保留着

↓↓↓

有些字,还维持原音

比如jing并没有改成geng

↓↓↓

专家观点:语音变化要符合其发展规律

那么要不要改?怎么改好?古诗词的读音改了,不押韵了,怎么办?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差异实际上是由古音和今音的不同造成的。举个例子: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把“斜”读为“xiá”似乎就押韵了。但西安人杜牧真的会把“斜”读xiá吗?这就又需要一番严格的学术考察了。黄安靖说,从古音到今音(普通话)的变化原因和规律十分复杂,“很多古音都已经发生变化了,为何只改韵脚?实际上是改不胜改的”。从语言的统一规范来说,“从古不从今”的原则更为合理。

他同时也认为,语言也是约定俗成的,对于一些字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读音变化,语言文字也要相对地做出适应与调整。比如,“说服”的“说”,中国大陆大部分人读为shuō,“因为都这样读,就应该以它为标准音。而且原先shuì这个读音的含义‘劝说别人使听从自己’,和shuō这个读音中‘解释,解说’的含义是有联系的,因而这个字统读为shuō,是符合语音发展规律的。”

幸好还没有正式发布…

大家都来说说吧

你是反对还是支持?

赞赏

长按







































北京有哪间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初期白癜风能不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qizx.com/lqsxs/67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