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周末,不少人都选择到餐馆就餐,在这个时代,我们吃饭也要和老板“斗智斗勇”,比划一番。不同的馆子,不同的价位,一直以来都流传餐馆猫腻多,那点菜怎么办?下面给您曝点菜秘笈,谁说“买的不如卖的精”?

1、扫视“左邻右舍”

一进饭店,很多人急于找位子或翻菜单点菜。其实,此时最该做的是扫视左邻右舍的桌面,观察一下别人点了什么、菜量大小、成色以及进食的程度,然后拣“出镜率”比较高的菜式点,其性价比一定差不了。

此外,如果饭店人很多,且大多数桌子上的菜还没上齐,就说明上菜速度不会很快。此时,你最好点一些冷菜,少点需要长时间烹制的菜肴,这样可避免长时间等待。 

2、对价格要心中有数

点菜时怕宰是客人的普遍心理。点菜时,你可以掌握一个原则,除蔬菜外,一般鸡鸭鱼肉类菜,比菜场价贵1~1.5倍属正常,除非是特色菜及做工十分讲究的菜,超过2倍即在宰人。

因为饭店的核算方法是在成本上加一倍左右的毛利,而成本只包括主料、副料和调料(最多再包括燃料),其它一切均不得作为成本计算的。蔬菜因售价低,毛利允许高一点。对于菜谱上标有“时价”两字,劝君不碰为妙。

3、点菜不要太好“色”

看菜单时,不要只盯着菜品图,也要多看看无图的菜肴。因为附图片的菜肴多是比较贵的肉菜,很可能和真正上桌的菜大相径庭。如果菜单上标注了配料,更要多留意。

再就是不要看见什么菜的卖相特好就点什么,一般来说炒牛肉丝就是褐色的,炒猪里脊肉丝就该是灰白色的,即便用酱油把肉染成红色,也只能是红褐的酱色。而餐馆在炒肉菜前,会对肉制品“润色”,使用亚硝酸盐这种发色剂,这样炒出来的肉质鲜嫩,颜色也好看。所以那些看起来过于鲜艳的菜,还是少点为妙。

4、清淡的菜原料更新鲜

很多人到饭店愿意点“下饭”的重口味菜,有时选对了食材却忽略了做法。其实,一桌有一两个浓味菜肴即可,其余应搭配口感清爽的菜,这样不至于令味蕾过分疲惫。而且浓味烹调往往会遮盖原料的不新鲜气味和较为低劣的质感。所以,吃鱼最好选择清蒸,蔬菜选择凉拌或清炒,肉类选择清炖,海鲜选择白灼。

5、最好少喝汤,滋补汤基本没营养

通常餐厅里的汤,每毫升里就含有1.2—2克盐。两碗汤下肚,就可能吃下了5克盐。排骨汤、鸡汤等肉类的汤,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胆固醇。如果一定要喝,最好选在饭前,这样可减少食量,以免摄入额外的盐。或者点豆腐汤、西红柿鸡蛋汤等家常汤。若是宴请,可以点银耳羹等。

“说现在餐馆里的滋补汤九成九都是假的,一点儿也不夸张。”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烹饪协会副秘书长石万荣表示,别看菜单上写着天麻、当归、乳鸽、甲鱼等补品,再配上少则58元、68元,多则几百元的高价,里面却基本没营养。

其实,现在市面上名目繁多的汤都是先用最便宜的大棒骨熬制成汤底,再加入事先煮好的猪蹄、乳鸽,出锅前加入党参、当归等气味重的中药来掩盖猪骨的腥味。 

6、少点三道假“素菜”

通常餐桌上剩下来的多是荤菜,蔬菜早被一抢而光。这是因为有些常点的素菜未必真素。其中,3道“素菜”最不健康:地三鲜、过油茄子、干煸豆角。这三道菜都是洗过“油锅澡”,虽然原料都是素的,但一过油,热量比肉还高。因此,最好多点清淡的蔬菜,比如清炒空心菜、蒜茸拌茼蒿等。

7、越家常性价比越低,最暴利的菜是土豆丝

很多中老年人下馆子,喜欢点西红柿炒鸡蛋、醋熘土豆丝等家常菜,看似比较省钱,而实际上这些菜利润空间最大。比如餐馆里12元一盘的醋熘土豆丝,大概需要用两个中等大小的土豆,分量大概有1斤多,而目前土豆市价为2元/斤左右,算上食用油和调味料,一盘土豆丝的成本为2.5元左右。所以在餐馆选择中等价位的菜,性价比是最高的。

8、凉菜不该让荤食唱“主角”

很多人习惯性地点酱牛肉、千层脆耳等凉菜开胃。其实,选一些清爽的素食凉菜,能平衡主菜油脂过多和蛋白质过剩的问题。像生拌、蘸酱类蔬菜,以及淀粉含量高的凉菜如蕨根粉、山药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清爽的食物可以保证一餐中的膳食纤维和钾、镁元素的摄入,还能避免蛋白质作为能量被浪费。

9、活鱼活虾走过场,死鱼死虾全上桌。

点餐后,总有服务员拿网兜捞出一条活蹦乱跳的鱼,让顾客过目。可是,真正上桌的,还是你看到的那条鱼吗?其实在很多餐馆,那几条活蹦乱跳的鱼就是展示品,上桌的都是死鱼死虾。

其实,这些活鱼活虾其实很容易辨认。一般来说,鱼眼突出、鱼肉有弹性、表皮完整的大多是鲜鱼。有些鲜鱼在蒸制过程中肉会裂开,这也是新鲜的标志。鲜虾的尾巴是张开的,头是黑色的,一眼就可以辨认。

10、海鲜卖的全是水。

说起现在餐馆卖海鲜短斤缺两的问题,许多销售商都是直言不讳:一般来说,买一斤能给够八两就不错了。有些不地道的餐馆,说是一斤其实也就五六两。

其实,海鲜的利润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高,据记者了解,酒楼卖元一斤的龙虾,很可能进货价就要多元,再加上租金和人工成本,卖都未必有得赚,所以只能在秤上做文章。多一斤的龙虾,短一两就是30多,而且,这部分可都是纯利润。

11、瓶装饮料最合算

很多人觉得:平时五六块钱的饮料一进餐馆,身价至少得涨到10块钱,点起来有点亏。其实并不是这样,其实是最划算的。餐馆的真正暴利来自于鲜榨果汁,这些都是香精勾兑出来的。

一个半个水果,加上增稠剂、果味香精,再倒入纯净水,放入榨汁机搅匀,就是以假乱真的鲜榨果汁。

12、周一的菜最不新鲜

如果你认为星期一的餐馆不那么挤,是个绝佳的上馆子时间,那就大错特错了。

一般的餐馆,周末的菜会比较新鲜,店家为了应对人流高峰,餐馆都会有充足的储备,但是,再精巧的计算也会有些许偏差,所以这就意味着星期一上馆子时,食材已经放了至少两天。

此外,提醒大家也别在餐馆打烊前去用餐,这时厨师一般都会应付了事,而且厨房已经进入清洗消毒阶段,你的食物接触到清洁剂、洗涤剂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13、材料越复杂的菜,可能越不新鲜

餐馆处理不新鲜的原料有两个办法,一是加重口味,用红烧、酱焖等做法,掩盖不新鲜的口感和气味;二是和其他原料放在一起,甚至把主菜变成配菜。

比如炒肉丝一般要用新鲜的肉,但麻辣香锅里的肉啊、虾啊、就未必了。还有些海鲜煲、素什锦之类的菜,因为原料复杂,里面也常常隐藏着几种不新鲜的原料,你一般难以发觉。所以,建议多点“简单”的菜。如果原料只有一两种,最好不超过三种,那其中就很难混入不新鲜的东西了。同理又可得,全家福、海鲜煲等大杂烩的菜品往往也掩藏着小猫腻。所以也要慎重点。

14、不要点菜单上没有的菜

几乎所有餐馆都不愿意烹制菜单上没有的菜。一是厨师对菜品的烹制方法不熟悉,二是食材肯定不会提前准备,加工方式没准也与要求相差甚远。所以最好点这个餐馆的“看家菜”。

15、不要全听服务员的

对就餐的新客人,一般服务员都很乐于提供点菜指导,你只需听听该店的特色菜是什么,哪个菜卖得最好,口味和价格是什么即可。对于服务员反复再三、热情异常推荐的那款,最好回避,往往其中有鬼。

比如,一两天前进货的一批活虾,卖到第三天陆续死光,如果当天不能全部成菜推销出去,剩余的原料放第二天就会变质扔掉。有些老板会采取特价促销的方式,贴在餐厅的“水牌”上,服务员们在客人点菜时,极尽“诱惑”之能事,甚至服务员推销出一款虾菜,转身就能从老板手中得奖金若干元。

16、特价菜谨防有搭配菜肴

饭店的一些特价菜推销其实是暗藏玄机:要么是与“特价菜”搭配的菜价格昂贵,要么就是需要消费到一定金额以上才能享受这种优惠。其实仔细想想不难发现,饭店推出特价菜和商场打折促销不过是一个路子,特价菜的作用就是吸引食客来店里,点更多的菜、花更多的钱。想到这一点,相信大家在选择“特价菜”的时候心里就有数了。

17、打折卡、返券要问清

有些饭店在消费后赠送打折卡,注明下次就餐即可享受打折优惠。当消费者再次消费时,发现打折卡并不是针对全部菜品打折。而是特定的几道菜品。而且,酒水、火锅底料、调料、或是特定菜品等并不在打折之列。

而饭店的返券,消费者也要心中有数。你花了元,返了三十元的券,心里想,下次我点四十块钱的菜,自己掏十块钱不就行了吗?可是,下次你一来人家就会说了,必须消费80元,才能使用优惠券。这下子,为了凑80元,你还得多花钱。另外,不少饭店给会员办打折卡,一次性存元,就可以享受半价优惠。但是,当你再来饭店时,人家对打折卡又规定了种种限制,变着法的让你花钱。

对待优惠券、打折卡这些餐厅的促销招数,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而定。有的消费者并不喜欢一家餐厅的口味,可为了贪图这些优惠,花钱办了卡,结果很长时间不去一次,办卡的钱也就花了。

18、吉利菜名悄涨价

尤其是节日期间,很多饭店推出的团圆饭是事先准备好的菜单。绝大部分菜名好听,但吃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比如提前预定时,将黄豆芽说成“如意菜”,小青菜加几个蘑菇说成“安乐菜”,虽然只是换个名字,青菜的价格却比荤菜还贵。

消费者在预订时往往只注意菜名,普通菜也就在“讨口彩”声中悄悄涨起了价,顾客往往吃了哑巴亏。所以要警惕商家“报菜而不报价”。

——图文整理自网络,以上所述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真心希望咱们在外吃饭,能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亲,都看到这了,那就顺手个呗,给小编动力!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中科白癜风专家寒假会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qizx.com/lqsxw/72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