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生处有人家。”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作者:“我老人家费劲心思完成的押韵,好不容易成了千古名句,就这么被改了?” “说客”的“说”原来读“shuì”,但现在其实读“shuō”; “粳米”的“粳”原来读“jīng”,但现在要读“gěng”; …… 这几天,网友针对拼音的发帖引发热议,许多人称“怕自己上了个假学”。 下面,就来看看那些被大家发现修改了读音的字—— 比如道别的时候。经常说的“拜拜”(báibái)。“拜”,《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注音bài,第6版增加注音bái。 确凿(quèzáo),原读音:确凿(zuò)。后因从俗改为:确凿(záo) 荨(qián)麻疹改为荨(xún)麻疹。 “呆板”本来读áibǎn,但是后来为了尊重大众的习惯,所以从年开始,这个词的读音更改为dāibǎn。 铁骑(tiějì)是古代发音。“骑”字在类似动词词义时读qí,比如骑兵。其他的类似名词词义的全部都读jì。轻骑,车骑,骠骑。 不过,现代全部都读qí,jì音已经取消了。新版新华字典这个字就只有qí一个读音。(旧读“j씓jí”,年起,统一废“j씓jí”读“qí”,详见《新华字典》第11版) 没办法,我们要与时俱进,不能坚持旧的,否则就是错的。如上文提到的“呆板”“确凿”等都是如此。另如“斜”,古读xiá,现在统读xié。 “说服”的汉语拼音注音是“shuōfú”而不是“shuìfú”。《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第6版)的条目(第页) 谁,何也。从言隹声。示隹切。《五音集韵》:是为切;《玉篇》是推切。依历史语音系统推导,则正音当为“shuéi”,简写作“shuí”。 唯(wěi)唯(wěi)诺诺改为唯(wéi)唯(wéi)诺诺。 靡(统读mí):“靡靡之音”一词中曾经读作mǐ。 箪食壶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注音dānsìhújiāng,第6版注音dānshíhújiāng。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橙,统读chéng,取消chén(橙子); 从,统读cóng,取消cōng(从容); 脊,统读jǐ,取消jí(脊梁); 迹,统读jì,取消jī(事迹); 绩,统读jì,取消jī(成绩); 框,统读kuàng,取消kuāng(门框); 拎,统读līn,取消līng(拎东西); 澎,统读péng,取消pēng(澎湃); 绕,统读rào,取消ráo(回绕); 往,统读wǎng,取消wàng(往前走); 寻,统读xún,取消xín(寻思); 荫,统读yìn,取消yīn; 咱,统读zán,取消zá(咱们); 作,在“作坊、洗衣作、豆腐作、小器作”中读zuō,其他场合都读zuò,即取消zuó(作料)和部分词语中的zuō(作弄、作揖、作死、自作自受)。 看完这些,觉得以前语文老师正过的音都是泪啊!心疼咱们学配音和学播音的宝宝们,几乎每年都会有几个字的读音有变化。 中华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不仅仅是读音易错,还有一些字一写就错,你知道天下第一易错字,是哪一个?还真不是那些罕见的生僻字,也不是那些容易混淆的形近字,而是感冒的“冒”、冒险的“冒”! 绝大多数人都以为“冒”字上面就是个“曰”,下面是个“目”。错就错在这里,“冒”字的上面并不是“曰”,而是“冃”。 这个“冃”就读mào,它与“曰”的区别是,下面那两横不与别的笔画相连。 古文字中的“冃”是个象形字,就是画了一顶古人的帽子,那两横是帽子上的装饰物。 由“冃”组成的“冒”,上面是一顶帽子,下面是一只眼睛,帽子盖在眼睛上,这只眼睛其实是代表了整个的脑袋瓜。 最易错别字:“周”字 “周”字“口”上部是“土”,而不是“士”, 是不是已经写错了多少年...... 最易错别字:“肺” “肺”字右边不是“市”字,而是一竖到底! 最易错别字:“尴尬” "尴尬"左边不是“九”,而是“尤”字少一点 最易错别字“黄” “黄”字中间是“由”字,而不是“田”字 黄庭坚“黄”字书法 最易错别字“考” “考”下半部分,那是“巧”的右半部分,所以应先写横,然后竖弯钩。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一笔一划都凝聚着祖先的心血,一笔一划皆有来历,我们作为后人切不可臆造,必须深刻理解汉字的含义,才能认真写好规范字! 五度思维· 有爱有温度的幸福教育 感谢您贵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贵州百灵康妇灵胶囊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qizx.com/lqsxw/66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