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7/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今天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

纪念这个日子,不仅是追思逝者,

也是要祈祷灾难不会再一次重演。

10年前的那一天,

山崩地裂,满目疮痍,

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10年之后的今天,

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焕发出勃勃生机。

但是历史不可忘却...

今天的小编请来

参加抗震救灾的临沂市公安消防部队地震紧急救援队队员宋卫东,

倾听他和战友们永生难忘的救援经历。

一位来自临沂市公安消防支队兰山大队教导员

特勤中队代理中队长宋卫东

  临危受命

  临沂消防千里驰援

  汶川地震发生后不到1个小时,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就启动了跨区域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全省公安消防部队进入二级战备!

  “当天下午,汶川地震的噩耗传到我们耳边时,全市消防官兵已做好了上一线、打硬仗的准备。”宋卫东说,官兵们纷纷写下了请战书。电机组、照明灯、破拆器、救护绳、对讲机等抢险救援器材进行了保养和检测。帐篷、饮水、食品、药品、被包、雨衣、口罩等必需物资也一一打包就续。“支队先期成立了30人救援队,只等一声令下!”

  5月13日、14日凌晨,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第一、二批地震救援队出发,然而,四川地震灾区的情况比想象的严重,山东消防总队再次调集特勤队员组成第三批应急救援队。

  “5月14日晚8时许,接到命令时,我们知道,为祖国效力的时候到了。”宋卫东说,按照总队统一调度,临沂消防支队抽调了20名精兵强将,在时任支队政委张玉升的带领下,与总队其他抽调官兵一道,奔赴灾区救援。

  日夜兼程

  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战斗

  5月15日上午,救援队抵达四川绵阳机场。“我们按命令,急速赶往指定的江油市雁门镇地震灾区。”到达地震灾区,看到的是惊人的一幕:山体滑坡、道路撕裂、房屋倒塌、一片废墟,到处是救灾帐篷和受灾群众。宋卫东说,他经历过无数次救援,那次是最惊心动魄的,“当时脑子里没别的,就是救人!”

  经过官兵们6个多小时的紧张救援,当地灾区险情基本排除。“当天晚上,我们向上级提出申请,要求到重灾区救援。”得到命令后,队员们来不及休整,即刻赶往救援任务较重的绵阳市安县震区。

  5月16日凌晨3时许,救援队到达安县政府驻地。“通过了解,安县茶坪乡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由两座大山合二为一,造成该乡的10个村、数千名群众和该乡一景区内的余名游客被困深山中,其中该乡的金溪村、宝藏村等村寨始终没有消息传出,群众与世隔绝,生死不明。”

  “救援队立即请示,主动要求到茶坪救援。”宋卫东说,当部队驱车行进到晓坝镇五福村时,山路被山体滑坡滚落的大量巨石阻挡,便开始徒步行军。“在向大山进发时,遇到了刚从茶坪大山内逃出来的老乡。交谈中证实,多处山体滑坡,形成多个堰塞湖,都有大量积水。大山深处的村寨成为了一片废墟,身体状况较好的年轻人翻山越岭逃了出来,但老弱病残孕等弱势人群和受伤群众无法自行逃生。”

  逃出的村民还介绍,余震不断,一路上落石不断,有不少从里面出来的人在途中被落石砸中,并奉劝救援队“里面太危险了,不要再往前走了”。

  山东总队第三救援队决定马上组建突击队,先行挺进茶坪。“当时决定组成30人的突击队,由时任临沂消防支队政委张玉升为突击队队长,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先行进入大山内部搜寻和救助被困、受伤群众。临沂消防官兵所有队员全部要求参加,当地向导和从大山深处逃出来的群众被这一幕感动得泪流满面。”

  人墙“护栏”

  为被困群众搭建通道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地图上只有一指的距离,可真正要从高山上开出一条路来比登天还难!“官兵们手划破了、脚起泡了、腿磕肿了、衣服撕裂了,全然不顾。山体陡峭,突击队员就在山上用腰斧劈出一个个台阶,遇到陡坡,就抓住草和树枝,手脚并用,一步步向茶坪挺进。

  当突击队员爬上他们途经的最长、最陡、角度在80多度的陡坡时,惊呆了。陡坡上方约有六、七百名肩挑背扛、老弱病残孕伤的受灾群众要从陡坡滑下去。然而20多米80度陡坡,让被困群众越挤越多。“突击队立即用对讲机向指挥部作了汇报,同时维护现场受灾群众,并解下安全绳,利用陡坡上的大树搭建了3条通道,组织群众抓住安全绳滑下。”

  救援队的山下队员立即来增援。“至今我还记得他们看到我们时的眼神,眼里含着泪水,似乎看到了希望与喜悦。”宋卫东说,官兵们攀上崎岖、陡峭的山路,刹那间,救援队伍和被困群众在山路上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曲线。行动不便的,官兵们背着;幼小的,官兵们抱着;怀孕的,官兵们扶着;受轻伤的,官兵们挽着;年龄大的,官兵们搀着;受重伤的,官兵们用担架抬着……漫山遍野全是着桔红色救援服背、抱、扶、挽、搀和抬着被困群众的身影。渴了,救援官兵及时送上随身携带的矿泉水;饿了,官兵们马上送上饼干、面包;群众受伤了,军医迅速治疗。

  宋卫东说,救援行动从5月16日早晨一直持续到17日凌晨零时50分,官兵们将余名受灾群众和游客转移到安全地点。

  在救援队救援安置逃难群众的同时,突击队仍在继续前进。“当时突击队员们走遍了方圆十几公里的山区,先后到达20个村寨,全面搜寻被困群众,又帮助数百名被困群众安全转移。”两天时间内,官兵们共安全疏散近名深山中被困的群众,无一群众在转移中伤亡,但救援官兵却有多人不同程度受伤。

  7个昼夜

  沂蒙铁军好样的

  在后续的抗震救灾过程中,救援队官兵们始终在大山的最深处、堰塞湖的最前沿、群众的最前面,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部队优良传统,弘扬沂蒙精神,挽救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展现出无私的爱心。

  尚泉诚,一个只有两年兵龄的上等兵,在抗震救灾的队伍里,他冲在最前沿,担当起了探路者的角色。

  荣兵兵,临沂消防支队士官,救援中,为了受灾群众及时有食物,他一个人携带16瓶矿泉水、一个军用水壶、雨衣、救生绳、腰斧、食品等总重量达40公斤。在转移群众时,他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满脸愁容,一打听,原来孩子的妈妈在地震中死亡,爸爸因为受伤没能与他一起逃出村来,心里极度难过,他一边把随身携带的矿泉水、食品拿出来,一边把身上仅有的元钱全部拿出来塞到了孩子的衣兜里。

  救援过程中,为了尽快施救又不伤到被困群众,官兵们在废墟中用手搬,用手抓,许多官兵的手套磨破了,手指磨出了血,但他们全然不顾……

  自5月15日至5月22日7个昼夜里,他们和时间赛跑、与死神决斗,超越了身体极限,使余名被困群众走出了大山,搜寻出了一名失踪遇难者,抢救物资数十万元,圆满完成了赴川抗震救灾任务。救援队的壮举,也得到了当地群众和党委、政府的高度赞扬。时任安县县委书记王黎在看望救援队官兵时多次伸出大拇指:山东消防部队最过硬。时任绵阳市委书记接见救援队时,感激地说:我代表全市人民感谢山东消防部队,你们的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全市人民将永记心中!

10年过去了,曾经满目疮痍的震区,走过从重建到“重生”的过程,如今的这里是漂亮整洁的楼房。借值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看看灾区新旧面貌对比吧!

▲左图:8年5月17日,四川阿坝前往映秀道路上的桥梁垮塌,落石遍地。右图:年4月23日,四川阿坝,前往映秀道路已经变成高速公路。

左图:8年5月17日,一名男子前往北川中学。右图:年4月6日,北川中学遗址。

左图:地震后的北川老县城。右图:震后建设中的北川新县城。

左图:地震后的广元市青川县县城。右图:如今广元市青川县县城的面貌。

左图:地震中的映秀。右图:如今映秀的面貌。

十年前生死不离,十年后生生不息。昔日的灾区早已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对比今夕的变迁,重点不是怀旧、不是感恩、不是赞美成就的辉煌,而是深情的缅怀、温柔的凝望。汶川地震十周年祭,既是让逝者心安,也是让生者奋进,注入生活的勇气。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
北京哪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qizx.com/lqsxw/31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