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巍巍唱大风,沂水滔滔奏华章。临沂沭埠岭机场经国家民航局批准更名为临沂启阳机场已有半年。人们至今对此仍津津乐道,大家普遍认为,这个名字更的好,得民心,顺民意,充分体现了临沂文化底蕴,反映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道出了沂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大家知道,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载体,容器和舞台。城市机场的名字是反映城市特色的标志和品牌,能够非常直观的反映一座城市的深厚内涵与文化品位。 临沂机场是山东省第一个民用机场,始建于年,历史上曾有过两次迁建,风风雨雨80余载。 年时的临沂沭埠岭机场航站楼自年底复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伴随着临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临沂机场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现拥有总体面积2.3万平方米的T1、T2航站楼两座,T1为中国国内旅客服务、T2供国际及港澳台旅客使用,共开通国内通航城市37个,国际通航城市6个。去年旅客吞吐量达.08万人次,同比增长28.06%;在全国家机场的位次也由年的66位上升到年的61位,成为山东省鲁南地区最大也是最繁忙的机场。现在的临沂启阳机场 临沂机场距主城区7.8公里,因位于沂河之东名不见经传的沭埠岭村而称之为沭埠岭机场。单从字义上讲,“沭”是专用地名词,指的是山东省临沂市一条河流的名字,“埠”一般指码头,“岭”通常是指山脉。实际情况是这儿离码头较远也没有山坡丘岭。一马平川,交通便利,风景秀丽,新美如画,机场地理条件独特优越。临沂沭埠岭机场的名字的确有点“土”,显的文化含量低也不够大气,更谈不上“洋”气。查阅有关资料,全国现有民用机场中,名字带“岭”的,也仅有临沂一家。有一次笔者去外地参加战友聚会,有人问临沂机场的名字时,我回答叫沭埠岭机场,他们又问是那个“沭”,我只好写给大家看,战友们笑着说,你们临沂地处沂蒙山区,没有平原,机场都建在岭上。更让人不开心的是,去年春天我乘飞机从昆明回临沂,飞机即将着陆时,年轻美貌的空姐将沭埠岭机场误读为“沐”埠岭机场,引来机上临沂乘客的一片唏嘘声。应该说,机场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窗口。临沂机场良好的建设,先进的设施,优越的环境,所呈现出来的硬件和形象是比较好的,但机场的名字却不尽人意,不能让人亲近,缺乏文化魅力,也谈不上是临沂这座城市人文魂灵的亮点。那么,机场称谓的文化个性和城市特色从哪里来?我想一方面体现在外观上特有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应体现在内涵上鲜明的文化气质。这种个性化的形象和气质,只能是土生土长的,只能从城市所在区域的人文生态环境中生发出来,只能从城市所在区域的文化根基中生长出来。近些年,临沂机场更名一事,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在酝酿,社会各界也在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qizx.com/lqsxs/86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