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第六届全市道德模范评选工作自6月初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参与,按照属地管理、逐级推荐的原则,共有人参加此次评选活动。经认真审核,严格把关,通过设置市文明委成员单位投票、公众代表投票、评委投票三个环节,根据综合得分,最终评选出第六届全市道德模范人选,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共计60人(名单及人物事迹如下)。8月24日至8月30日期间,我市将对第六届全市道德模范人选进行公示,征求社会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监督电话为-。 临沂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组委会 年8月24日 助人为乐类 朱观景,兰山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复议应诉科科长。近十年的时间里,朱观景几乎所有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用在了照顾大娘及其孙女身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寂寞、单调、繁琐的生活,耽误了个人的婚姻和前途,失去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徐玉华,沂南县供电公司职工。她热心公益事业,工资除了自己家中日常开销,剩下的全部捐给了公益事业和那些急需帮助的孩子们,捐款捐物共计40余万元。自年以来,先后资助31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孩子们亲切地喊她“徐妈妈”。 徐军,山东君发集团董事长。多年来,他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奉献以尽责,献身以惠民。捐款,捐物,救急者于危难;资贫,资少,大爱社会之仁心。此谓:胸中有爱淡名利,眼底无尘重仁德。 刘涛,费县城建开发公司项目经理。他富有爱心,热心慈善事业,在费县慈善总会成立时,他第一个以个人名义捐款10万元。他还和各慈善组织参加助学公益活动, 刘全涛,沂南县青驼镇人。他被誉为“身边的雷锋”,自年至今,先后自掏腰包近20万元,不但连续两年给村里近名70岁老人每人送元的过年红包、为本村5位病灾户捐款,而且还帮助村里硬化了连村路,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问题。 程贵超,莒南县经济开发区人。从16岁起,双目失明的他主动请缨成为村里的义务投递员,45年间他克服重重困难,足迹踏遍村里每一个角落,义务为村民送信件、报刊十万多份。 顾文晓,罗庄区册山街道人。创办村级“孔子学堂”,助力家乡精神脱贫,孝敬父母救助孤寡,捐资修路办实事,扶贫助学关心下一代。 冯宪军,郯城县花园乡人。年12月30日,因脑动脉瘤破裂导致脑死亡,根据他的遗愿,家人在悲痛过后毅然帮他完成了捐献器官的遗愿。大爱无疆,他用爱的光辉照亮了三个人的生命之路。 孙善银,高新区罗西街道人。年3月21日,孙善银看到一则“一名13岁男孩不慎从5楼掉下来,急需RH阴性血”的求助消息,第一时间联系到救助者家人,从临沂直奔青岛。捐献了1个治疗量的RH阴性A型血小板。 张元永,费县鲁丰塑编有限公司总经理。十几年间,他把一个家庭加工作坊,发展成拥有0万元固定资产的塑料厂;十几年间,他始终如一,以自己的真诚和善良,书写着与爱同行、助残为乐的感人乐章。 见义勇为类 王安安,沂河游船个体经营者;贺剑军,兰山区粮食局退休职工。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当他人生命面临危险时,王安安与贺剑军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寒冬季节、雨雾天气中在沂河解放路桥附近救起落水群众。 王桂伦,费县食品公司原工会主席。年5月8日,年过花甲的老人王桂伦,面对穷凶极恶的持刀盗窃分子,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在右手肌腱、胳膊、腿部等多处被咬伤、划伤,出血不止的情况下,仍顽强搏斗,终将盗窃分子成功制服。 唐义峰,平邑县流峪镇人。年4月,他站在简陋的梯子上托举一名坠落窗台、头部卡在防盗网的孩子二十多分钟,为成功营救孩子赢得时间,被网友誉为“托举哥”。 李兆德,沂水兴华汽车出租公司驾驶员。冒着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他不顾个人安危,两次冲入着火车辆驾驶室勇救被困人员。当被困人员得救,火被扑灭后,已接近深夜,他才想起年幼孩子一人在家,匆忙赶回家中。 朱长波,蒙阴县高都派出所民警。他积极施救一名在路上突发疾病昏倒的老人,不顾老人又老又脏,多次对老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不幸的是经全力抢救未能挽回老人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身边的群众。 杨恒领,兰山区汪沟镇人。老旧房屋拆除过程中突然倒塌,杨恒领迅速将其他人推出房间,自己的腰和腿却被压在墙下,然而他无怨无悔。 周浩,兰陵县公安消防大队卞庄中队战斗二班班长。面对喷薄的火焰,周浩毫不犹豫地冲进火场,徒手将正在喷火的煤气罐拎出,放置到安全地带。他以消防员的素养,及时消除了爆炸隐患,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崔连选,临沂市信泰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杜加利,黑风快递公司司机。少年落水,恰巧经过的两人不顾个人安危,二话没说跳进涑河,合力将少年救起,却又不留姓名,不图回报,赢得了群众点赞。 李东明,兰山区汪沟镇人。为了群众的安全,挺身而出,制服精神病患者,后背被其砍伤,但是没有责怪,没有后悔,这就是他作为一名村主任的责任担当。 禚杰,郯城县重坊镇人。年7月14日,在银行办业务的禚杰,遇到歹徒持刀挟持银行客户经理逼迫银行工作人员给钱。危险时分,他挺身而出,与银行保安和热心群众合力将歹徒制服。年获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诚实守信类 霍宝凤,兰山区汪沟镇人。身患癌症,生活困难,意外捡到16万元现金,及时报警归还失主,获评“临沂好人”仅仅6天时间,因病重离开人世,但是她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杨松贵,蒙阴县垛庄镇人,部队离休干部。自5年回村以来,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拿出工资和积蓄捐助公益事业,交纳特殊党费,带头捐款修路,经常买东西看望老党员、孤寡老人,展示了老党员风采。 杜元法,沂南县双堠镇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57年前,新婚仅5个月的妻子患病瘫痪在床,丧失生育能力。57年后,86岁的杜元法依然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妻子。他们的爱情虽没有海誓山盟,却有着不离不弃。 李元现,兰陵县大仲村镇陡沟庄十八烈士陵园管理员。二十多年来,风霜雨雪,日月轮回,他始终怀着对烈士的敬仰和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默默无闻地守护在烈士陵园。他的心中一直有个坚定的信念,守护烈士墓,盼望后人永记烈士恩情。 曲宝源,兰山区南坊街道人。作为一名企业家始终坚信“饮水思源,回馈社会”才是干事创业的根本目的。“诚信做人、实干创业,回馈社会”是我们沂蒙人的根,也是我们山东人的根。作为一名企业家,既要把事业做好,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做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的践行者。 邹玉良,沂水县北张庄综合批发部经营者。从商30年来,他始终秉承诚信经营,宁愿自己赔钱,也不让顾客受损;宁愿自己受难为,也不拖欠银行一分钱!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个体工商户以诚为本的职业操守。 刘勇,华能临沂电厂燃料车间退休工人。年10月,刘勇拾到8。9万元巨款交还失主。他拾金不昧的事情弘扬了社会正气,体现了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中华传统美德。 李照堂,莒南县国鑫物业办公区保安。他下班途中捡到一台笔记本电脑、现金等一系列价值过万的贵重物品,他积极联系失主,并婉言谢绝了一叠酬谢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具有的高尚品德和时代风采。 蒋洪霞,山东洪祥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她身残志坚,艰苦创业,诚信经营,用坚强的意志闯出了一片艳阳天;用顽强的毅力创造出不凡的业绩;用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传递爱的能量。 徐新军,兰陵县鲁城中心小学退休教师。在近20年的时间里,他把余亩的荒山秃岭变青山,使10万多棵树木花果飘香。因操劳过度,徐新军身体不幸癌变,但他仍未放弃自己植根深山的初心,他要将这绿水青山交给国家、交给集体、交给子孙后代。 敬业奉献类 石登超,兰山区半程派出所副所长。16年如一日的警察生涯,一次次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始终坚持身先士卒、冲在一线,将自身的安危置于人民群众和战友的安危之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滕佩国,生前为费县朱田镇中心小学教师。他从事教育工作16年,耕耘在朱田小学这片热土,耐住了清贫,守住了操守,他年轻的生命,一路寂寞,一路热血,任劳任怨。 高丽,费县特殊教育学校聋人教师。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十年来,她主动请求当班主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们吃住在一起,用熟练的手语耐心地和孩子们沟通交流。 马建波,生前任临沂市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队副队长。工作29年来,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统计事业奋斗不息,恪尽职守、主动担当、勤恳工作、鞠躬尽瘁。年11月16日,马建波同志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因公殉职,年仅47岁。 刘学键,医院副院长兼肿瘤中心主任。从事肿瘤外科专业23年,从偷偷为患者垫付医药费,到手术台上给患者捐献血液,再到开自家车去火车站接患者,这样的一桩桩小事,足显刘学键的医者仁心,擦亮了“中国好医生”名片。 赵静,郯城县泉源乡中心小学教师。任教18年来,他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打造出临沂市农村小学历史上第一个市级青少年科普规范化学校和一个教育界远近闻名的美术兴趣班,让数以百计的农村孩子受到正规的艺术教育和科技教育。 刘冰,市委办公室机关党委副书记,任马厂湖镇寿益庄村第一书记。为村里修路30平方米,铺设自来水管网多米,帮助贫困户脱贫、集体增收,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郭景昌,临沂市统计局社会经济调查队住户科科长。年4月至今,先后担任两届第一书记,“用情、用心、用力”扑在工作上,连续三年考核获得优秀等次、获评全市“最美第一书记”,其事迹被拍摄成电影《心路》。 杜金环,郯城县胜利派出所所长。16年来,在基层公安战线上,她心系群众,执法为民,打击犯罪,伸张正义,被当地群众誉为平安的“保护神”。 刘玉玲,沂水县四十里堡镇人。从医52年间,他扎根乡村,潜心研究针灸治病,独创的“不留针法”针效奇特,对偏瘫病人中医康复疗效显著。他匠心依旧,管育桃李,视病人如亲人,体贴入微,深得百姓爱戴。 马献才,沂南县岸堤镇兴旺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村干部35年来,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以集体利益为重,解决了群众吃水问题,完善了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光伏发电项目49MW,每年村集体增收24万元,带领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袁秀兰,兰陵县尚岩镇大庙小学退休教师。在职时,她勤勤恳恳教书育人;退休之后,她退而不休,坚持把自己带的六年级学生教到毕业。她说,只要学校需要、身体允许,愿继续留在教育一线。 张广聚,兰山区义堂中心卫生院院长。他扎根基层20余年,带领团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整合资源、深挖潜力”,打造出了全国首批“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的优质服务品牌,先后多次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劳动模范,年荣获“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称号。 高汉武,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德小学教师。从教三十多年,造就了慈母般的胸怀。他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不论是智弱还是残疾,他都不离不弃。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拼命三郎”,他就是这样一位教坛上的老兵,冲锋在前,生命不息,从教不止。 侯树登,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芝麻墩街道韦官庄村党支部书记。他从事村委工作近30年,一直全心全意为民服务,虽然患有肺癌,仍带病坚持工作。 孝老爱亲类 李安玲,兰陵县新兴镇人。她视力严重残疾,在遭遇了婆婆与丈夫相继离世、公公出车祸等一连串的家庭不幸后,十年如一日,强压住自己孤苦无助的辛酸,尽心照顾年迈的公公,演绎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之歌。 宓振兰,平邑县保太镇人。“母亲养我小,我养母亲老”,她用心照顾卧床不起的高龄养母魏太英老人二十多年,无怨无悔。她时刻不忘母亲的救命养育之恩,用自己的行动将孝道传承下去。 陈宝玉夫妇,临港经济开发区坪上镇人。20年如一日照顾患有精神病的女儿。他们每天耐心的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钱都给了女儿治病。 公凤丽,蒙阴县常路镇人。年结婚才一个月丈夫就查出患有尿毒症,她对患病丈夫不离不弃,对患重病的公公婆婆悉心照顾,用爱撑起一个苦难家庭,为身边的年轻人树立了孝老爱亲榜样。 张金玲,临沭县临沭街道人。十年前丈夫患了尿毒症,她一直陪同丈夫四处治疗。年,丈夫病情突然恶化,急需换肾,她不顾别人劝说,毅然捐了一个肾给丈夫。手术很成功,她和丈夫共同挺过了难关。 吕爱美,蒙阴县蒙阴街道人。她29年如一日,与丈夫一起把残疾弃婴抚养长大,像亲闺女一样关心照料,用一腔爱心演绎跨越血缘的伟大母爱。29年的心血付出,使她比同龄人显得格外苍老,但她无怨无悔。 冯兰秀,沂南县砖埠镇人。她悉心照顾患有麻风病的丈夫46年,照顾卧床不起的婆婆16年。每天为病人做饭煎药,端屎端尿,从不厌烦。患难之中见真情,她用不离不弃的守候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杨功荣,蒙阴县旧寨乡人。她从小没有父母,兄妹4人相依为命,她出嫁后第二年把大哥接到家中43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用真情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兄妹深情赞歌。 李儒宝,费县梁邱镇人。为了给生病就医的母亲取暖,他把母亲深深的抱在怀里,照片经网络转载,感动了无数网友。他用一个温暖的怀抱彰显了好男儿的孝道本色。 刘霄一,临港经济开发区团林镇人。七年多来,她一边悉心照顾接连遭遇严重车祸与重度脑梗塞的丈夫,一边支持儿子完成清华大学的硕博连读。 王金星,河东区郑旺镇人。多年来,他视岳母如亲娘,在自身患癌的情况下,仍替去世的岳父、内弟和患病的妻子照顾岳母。无微不至的孝道,感动了四邻八乡。 刘广秀,临沂经济开发区梅家埠街道人。十七年如一日的照顾高龄不便的婆婆和卧病在床的丈夫,任劳任怨。自任村妇女主任后,28年勤勤恳恳为群众服务,为百姓做事,被广为称赞。 王庆连,沂南县大庄镇人。王庆连的二哥只有婴儿般的智力,她全部的寄托都在照顾痴呆的哥哥,这一坚持就是25年。是“哥哥”这个词、是父亲的临终遗愿,让她苦心默默坚持了这么多年,并将继续坚持下去。 司马守峰,兰陵县向城镇人。哥哥因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20多年,他始终守在哥哥身边不离不弃,用自己平凡而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用真情诠释着永不言弃的人间大爱。 李朝恒,临沂市农业局职工。他十年如一日照顾因车祸造成四肢瘫痪、长期卧床的七旬老父亲,做到了细心、耐心、恒心,打破了“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旧观念,并且在工作中积极努力,受到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临沂文明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qizx.com/lqsxs/84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