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9/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临沂自古出名人,你知道在历史上临沂都有哪些文化名人吗?让小编来告诉你吧!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习称王右军。精通书法,备精诸体,尤善楷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书风劲健遒美,为历代所崇尚,世称“书圣”。所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书。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一期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余平方米。洗砚池正对大门,占地5亩。传说,王羲之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在洗砚池的北面约10米,即是高出地面2米的晒书台,有平方米,为当时王家晒书之所。在晒书台北面约10米处,有5间仿古建筑,占地平方米,是现代人修的琅琊书院,里面珍藏的王羲之的碑贴、碑刻,以及书法名家的真迹。在故居西侧是百米长的书法碑廊,均为当代书法名家的手迹。东侧则是亭榭、小桥及一片片竹林,景色宜人。

颜真卿

颜真卿(-),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孝悌里人,费县方城镇诸满六村。唐代大臣,书法家。为官耿正,不畏权势。安史之乱中,起兵抗敌,被推为盟主。后为叛军李希烈所害。楷书端庄雄浑,世称“颜体”;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炼厚之势。《祭侄季明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祖籍琅琊孝悌里(费县方城镇诸满六村),存有“孝悌里”牌坊和双忠桥等古迹,是颜真卿出生和成长的地方。颜真卿故居修复包括两部分,一是在费县县城中心树立身高四米的颜真卿大型汉白玉大理石雕像,在费县沿河公园重塑了“唐鲁郡颜文忠公新庙记”碑;二是在颜真卿祖籍——方城镇诸满六村修复了“孝悌里”牌坊和双忠桥等古迹。在颜真卿祖坟地重修颜真卿墓。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以“隆中对”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出任丞相。六出祁山攻魏未果,病逝于军中。被后代推为智慧化身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传曾革新连弩,制造木牛流马。著有《诸葛亮集》。

郯子

鹿乳奉亲--郯子

郯子(生卒年月不详),周朝人(今郯城县)。史书《二十四孝》中记载的历史人物,鹿乳奉亲的主角,春秋时期郯国国君。姓嬴,子爵,其为人讲道德、施仁义,生性至孝,对百姓恩威有加。

郯子死后,后人建郯子庙、郯子墓、问官祠聊以凭吊。郯子庙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城南8公里处,今归昌乡郯庙村。相传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在此建花园一座,供其游览赏玩。郯子死后,在此建郯子庙。后人繁衍成村,遂以庙名命村名,称之为郯庙村。郯子庙为历代文人墨客所礼拜,前来游览瞻仰,并留下很多诗文

东海孝妇

提起《窦娥冤》,相信很多人看过。关汉卿创作的这一杂剧,让窦娥善良、坚韧、孝顺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封建压迫、坚强不屈的光辉女子形象。而“窦娥”的原型,便源于郯城东海孝妇的传说。日前,东海孝妇传说已入选临沂市第二批文化遗产名录。

虽然东海孝妇是一个广泛流传的民间神话传说,但故事中提到的孝妇冢、孝妇祠、于公、于公墓、白血沟都是存在的。孝妇冢,位于郯城县郯城镇葛庄村地域。墓冢坐北朝南,属西汉末年遗留下来的古迹。虽然历经沧桑,孝妇冢保存仍较为完好,每逢春节或清明,都有不少人来凭吊。孝妇祠,在现郯城酒厂南侧,系嘉庆元年知县周履端所建,道光五年知县徐铭增修后殿。

孝妇冢

郯城县地处临沂市最南部,是春秋时期郯国首府。国君郯子就是“鹿乳奉亲”的主人公。秦汉之际,郯城是东海郡的治所,孝妇的故事就发生在治所东5里的葛庄地域。

左宝贵

左宝贵(—年),清末著名民族英雄,字冠廷,回族,山东费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清末将领,官至总兵、提督。甲午战争中,率部东援朝鲜,守平壤玄武门,登城督战,虽受枪伤,犹裹创指挥,中炮阵亡。与丁汝昌、邓世昌并称甲午三英。

为了表示对他的怀念,人们在他的故乡祖茔地掩埋了他生前穿过的一只靴子,并在上面筑起一座方形圆顶坟,即今日遗迹尚存的衣冠冢。左宝贵衣冠冢位于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西约一公里处。左宝贵衣冠冢为一方形圆顶坟,规模宏大,墓前建筑有石牌坊、石狮、华表、御制碑等。华表南北两面刻有挽联,南面是时任兵部左侍郎杨颐的挽联,面是时任驻藏帮办大臣、内阁大学士、礼部侍郎衔尚贤的挽联。但衣冠冢在文革期间被破坏,其石料成了建造水利工程的材料。现今在其家乡有雕塑数座,以表达家乡人民对他的敬仰和纪念。

刘洪

刘洪(-),字元卓,蒙阴人,东汉天文学家,曾任郎中、上计掾、太守。编制了我国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乾象历》。与文学家蔡邕续补《汉书·律历志》。首创珠算,有人说,蒙阴是珠算的故乡,刘洪是珠算之父,被尊为“算圣”。著有《七曜术》。

蒙恬

蒙恬(?-前),蒙阴人。秦朝名将。世代为秦重臣。初任狱官,后为将。秦统一六国后,率兵北击匈奴,并筑长城,修直道。传其曾以兔毛改良过毛笔。

蒙恬故里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地处蒙阴县西南,东与蒙阴镇,桃墟镇,北与蒙阴镇、常路镇相邻,西与新泰市、平邑县接壤,为三县交界之地。年8月,蒙阴县人民政府在联城乡树立了“蒙恬故里碑”,在县城修建了“将军亭”;0年,临沂市人民政府在临沂广场为他树立雕像,列为临沂“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仲由

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卞人(今平邑县仲村人),孔子著名弟子。年少的时候家境贫寒,虽然天性喜欢逞强好斗,侍奉父母却极尽孝心,“养亲远负米”的孝道故事流传至今。孔子非常了解自己的弟子,所以才产生了“象子路这样的孝子已经不存在了”的叹息。

曾子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人。孔子弟子,儒家主要学派—“曾子子思孟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尊其为“宗圣”,与孔子、孟子、颜子合称“四圣”。

年秋季新教材发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3页曾子的注释由“山东嘉祥人”纠正为“山东平邑人”,至此,《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百科大辞典》、《辞海》和中学课本等主流权威出版物对曾子故里的认识一致,始于明成化年间的曾子故里之争终于尘埃落定,宗圣曾子故里重新“回归”平邑。

匡衡

匡衡(生卒年不详),字稚圭,东海郡承人。西汉经学家、大臣,以说《诗》著称。元帝时位至丞相。匡衡所住的村庄叫“匡王村”(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鲁城镇),匡王村北边的山叫“匡山”,匡衡上学的那个村庄叫“老书房村”,母亲迎送匡衡上学站过的那块石头取名“望子石”。匡衡墓,位于山东枣庄峄城西南14华里。

匡衡,山东人。匡衡的故乡在今山东省苍山县鲁城乡匡王村。这个地方不但有匡王村,还有匡山(匡家的山)、望子石(匡母望子归的地方)、老书房(匡衡存书读书的地方)等古地名。匡王村很大,现在已分成了四个村。凿壁偷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离苍山县兰陵镇只有几公里,春秋时属鲁国,汉时归属承县(今兰陵镇)。匡衡晚年因朝内矛盾由丞相贬为庶民回老家,但未回到本村,而是投本亲友,在距离老家二十公里的枣庄市峄城区王庄乡匡谈村度过晚年,死后葬于当地。总之,山东省苍山县鲁城乡匡王村是匡衡的第一故乡。

难怪咱临沂人杰地灵,原来是祖上就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

临沂在线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不能治愈
头部白癜风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linqizx.com/lqsxs/59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