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风俗 一进五月,心里就似乎有点事牵挂着,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牵扯着心肺。打开日历,才恍然大悟,原来端午节快到了。 说起来端午,我们就会想起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散发行吟的诗人,他以兰为佩,以荷为裳,长叹息以掩涕兮,结果抱石自沉汨罗江。也许对于他来说,唯有以死报国,方能得以永生。楚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以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方式表达对他的缅怀与尊敬。我们远在鲁南小城,自然鲜有机会去划龙舟、喝雄黄酒,但是我们也一样喜欢在这一天吃粽子。同时,也煮几个白白胖胖的鸡蛋,在门楣上插几株散发着独特味道的艾叶。这就是我们郯城人过端午的风俗。 吃粽子 端午节必须要包粽子,这是我们家小时候的惯例。那时候我还小,每到端午节,就眼巴巴地等着盼着。母亲往往要在几天前就买好粽叶,放到清水里浸泡。说也奇怪,本来干枯无神的粽叶,经过两天两夜的滋润,立即鲜活亮丽起来,并且全身柔软的就像刚刚摘下来。 五月五过端午往往是早晨七八点,母亲就坐在桌边准备包粽子。如果是周末,我也会帮忙。泡好的糯米,有些水灵,也有些肥胖,洗过的大红枣在盘子里得意洋洋地骄傲着。我看着母亲手脚麻利地包了一个又一个,就开始手痒。于是,我也抓起一片粽叶包起来。没想到,看上去这么简单的活,到了我手里却成了大难题。母亲左手拿起粽叶,右手捏住两头,就这么一转,就成了漏斗形的容器;接着抓起一把糯米放进去,紧接着右手迅速抓起一颗大枣,塞到米里面;接着两手一折一合,眼花缭乱的两秒钟,左手攥住粽子,右手用一根丝线轻轻一绕,一紧,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就做好了。 而我自以为学会了,可抓了米往里一倒,“漏斗”就呼呼往下漏米。我又松开,再次捏紧下面。等把红枣塞进去,准备缠线时,左手一松,大米又哗哗漏下来了。等我手忙脚乱地把粽子用丝线缠好,才发现,我包的这个粽子奇丑,也不是三角粽,四角棕,简直就是一个不规则图形。 一直包到第四个,终于有了三角粽的样子,我也长舒了一口气。又学会了一项技能,这怎么也得得意一下。 很快,粽子包完了,母亲就把粽子放进大锅里,开始煮粽子。开始火很大,没几分钟,我就闻到了粽子那特有的竹叶清香和糯米大枣的甜香。母亲说还不到火候,让我把火烧的小些,慢煮一会。我的眼睛和鼻子都盯紧锅盖,生怕一不小心粽子从里面跑出来。终于,母亲让我熄了火,然后掀开锅盖,把粽子一个一个捞出来。我忍不住,赶紧用手拿起一个,准备大快朵颐。谁知粽子太热了,我两只手颠来倒去,烫得我嗷嗷叫。等我终于揭开重绿色的粽叶后,那浓浓的糯米香味立即俘虏了我所有的味蕾。我几乎是一直叫唤着吃了四个,才稍稍停下来。没办法,我太喜欢粽子的味道了,甜甜的,香香的,软软的,糯糯的,让人一旦开吃就欲罢不能。 煮鸡蛋 端午节这天,除了包粽子,母亲还喜欢煮几个草鸡蛋。对于此,我是不懂的。就算到了今天,我也没弄清楚吃鸡蛋和端午节有什么必然联系,和那个叫屈原的人有什么密切联系。也许是清水煮白蛋也是一种美好的祝福祝愿吧。 相比之下,我对鸡蛋的感情就没有那么深。我会在母亲的督促下吃一个,但从来不多吃。偶尔,母亲还会在鸡蛋上染点色,让鸡蛋看上去漂亮一点点。出门时,也许会遇见有的孩子会用一个五彩的丝线把鸡蛋缠绕起来,然后挂在脖子上,走一步,那鸡蛋就跳一下,也很有趣。 插艾草 这个日子,除了粽子的甜香,还有一股更为浓烈的味道,那就是艾草的味道。离端午还有两三天,街上就有卖艾草的了。 往往是上了岁数的老人,或是中年妇女,都是慈眉善目的,用三轮车或自行车驼了一捆艾草,站在路边叫卖。据说,端午节这天,用艾草泡水擦身子,就会赶走身上的病菌,苍蝇不叮,蚊子不咬。于是,那时候家里好几天都是这股味道。 我是从来不用这个泡水洗澡的,但是偶尔也会用热水泡一泡艾草,然后擦洗一下四肢。还别说,开始感觉特别强烈的味道,在自己擦洗过身子之后,就感觉淡了,慢慢接受并喜欢这股味道。 当然,端午节这几天,街上会有卖香包的,红红绿绿的,很是漂亮。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买个挂在身上,据说驱蚊效果特别好。 咱们祖国幅员太辽阔,虽说都过端午节,可各地的风俗还是稍有差异。写端午风俗写得最好的还是汪曾祺先生,但是他不是郯城人,也不了解郯城本地的端午风俗。郯城本地人过端午的风俗,我就知道这么多,如果你知道还有别的,那你也写一写吧。 吃粽子迎端午作者:赵国旗,笔名火热的冰,临沂市作协会员,临沂青藤文学网编辑,担任多家网站版主,喜欢读书写作旅行,已在《时代文学》《秦都》《楚风》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数百篇。 =========================== 喜欢或有更好的建议就在下面评论留言吧! =========================== 我们与您一起上今日头条,作品刊登搜狐新闻,百度收录 想要你的作品发表在网上,想和别人分享你的作品,想要认识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最美文学期待与您一起成长。所有作品要求原创首发! 本平台通过赞赏为大家发放稿费,70%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最好白癜风正规医院治白癜风天津哪家医院好
|